年份酱酒成为年份酒细分市场最大的“公地悲剧”。
酱香大热,真年份酱香酒也随之成为市场与消费关注的热点。但市场上关于真年份酱酒的定义却出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真年份酱香”在消费市场鱼目混杂。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真年份酱香”?
早在2014年,行业协会就与第三方组织出台过年份酒标准。
2014年1月9日,贵州酱香型白酒企业众多专家技术人员讨论出台了《陈年酱香型白酒生产管理规定》,界定“勾兑过程中使用的主基酒酒龄不低于产品标示的年份”“且主基酒比例不低于50%”。
2014年7月19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在湖南邵阳举行关于瓶贮年份酒专家研讨会,会议首次提出瓶贮年份酒概念,获得企业积极响应,一部分企业开始按照这一标准进行年份酒生产与销售。
2018年9月,中国酒业协会出台了更加具有可操作性的“年份酒鉴定标准”,包括年份酒生产准入与批次备案原则,生产企业要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3年以上,具备年份酒生产保障体系,具备年份酒基酒的专用贮存库并能实现年份酒产品溯源,以及具备年份酒感官测定资格人员国家级白酒评委不少于3人/省级评委不少于5人等,这些硬性指标进一步提高了年份酱酒的准入门槛。
但是,为什么年份酱香型白酒市场仍然良莠不齐?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技术瓶颈、监管缺陷与利益驱动等因素影响下,年份酱酒成为年份酒细分市场最大的“公地悲剧”,鱼目混杂的年份酱香,严重干扰了年份酱香型白酒市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缺乏产能/储能支撑,盲目标注年份酒。市场调查发现,一部分完全没有产能基础的中小酱香型白酒企业,基于短期利益驱动,利用市场与消费信息不对称,盲目标注年份酱香,导致年份酱香/真年份被严重透支。
其二,原本只做浓香型白酒,忽然进入酱香领域伪“真年份酱香”。随着贵州产区酱香化,一部分原来从事浓香型白酒生产的贵州酒企快速进入到酱香型领域,并且大批量推出所谓真年份酱香,严重影响真年份酱香市场诚信度。
其三,真年份酱香生产标注缺乏规范性。无论是行业协会,还是技术组织,其对于真年份酱香都有比较严格且专业界定,但是一部分酱香型白酒企业选择了“简单粗暴”方式进行标注,导致市场与消费陷入混乱“年份酱香”误区。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消费商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3-2019. 中国消费商网 www.xiaofeish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xiaofeishang.org 执行主编: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