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今天是中国第44个植树节
趁着春风拂面
人们来到郊野、乡村参与植树活动
用这样的方式
认识自然、感知自然、热爱自然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对绿树钟情,与山林为伴;他们用双手呵护植被,用双脚踏平土砾;他们守护树木,也守护家园;他们,让神州大地生态优美,鸟飞鱼跃,花开四季,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植树节之际,本网带你触摸这抹绿,认识这群人。
青春绿海 守护边疆
86岁的新疆退伍老兵王成帮,从“战场”到“沙场”,退而不休,在新疆义务植树60余载,成功培育“成帮柳”,义务育苗植树150多万株,被誉为“坚守初心不移、守护绿水青山”的优秀典范。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践行着当初的誓言:“为边疆的植树绿化事业奋斗终生,就是死也要死在绿化工地上。”
阅读原文>>【这一抹绿】青春逐梦造绿海 杨柳依依守边疆
陕西“悬崖造林队”
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专业造林队队员们,十几年间在黄河两岸的悬崖峭壁上,种树数百万棵,曾经黄土飞扬的秃山荒岭逐渐绿了起来,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贡献出了植树人的力量。
阅读原文>>【这一抹绿】这群人把百万棵树种在悬崖上 黄河两岸因此绿了起来
“当代愚公”周文政
20年前,周文政揣着千辛万苦筹来的100多万元,以当代太行新愚公的姿态,一头扎进河南焦作虎头山,开始了20年的荒山绿化。寒来暑往,如今放眼望去,昔日的荒山秃岭已被郁郁葱葱的树林覆盖。种树100余万株,绿化荒山660余公顷,周文政创造了一个荒山披绿装的新奇迹。
阅读原文>>【这一抹绿】植绿荒山二十载 他被称作河南“当代愚公”
“互联网植树人”高进德
高进德扎根嵩阳林场33载,甘于奉献不言苦,致力于基层林场建设工作。为了让城里人也能参与到植树造林中,他把植树搬到“云端”,被称作“互联网植树人”。他守护的嵩阳林场被评为武汉市最佳义务植树基地,并在2019年入选全国26家首批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
阅读原文>>【这一抹绿】他以“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模式筑牢江城绿色屏障
古树“守护人”阮琳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院长阮琳,扎根园林绿化工作整整30年,一直致力于古树名木的保护研究工作,从最早期白手起家建设土壤研究院,建立起一套古树名木保护的体系,包括病虫害防治、环境监测等,为广州乃至全国的古树名木保护贡献了“她”力量。
阅读原文>>【这一抹绿】扎根林业30年 做千年古树的“守护人”
“植树眷侣” 叶伟、周玉琴
南京市六合区恋山海拔约110米,在山顶举目眺望,山脉连绵,绿草如茵,“天苍苍,野茫茫”的诗意之境在这里触手可及。10年前这里因为砍树开矿,山体破碎,坑坑洼洼,几乎看不到绿色。10年里,叶伟、周玉琴夫妻携手拓荒,让这里“荒山变草原”。
阅读原文>>【这一抹绿】守爱守山 南京荒山变身诗意草原
“林地致富”王远良
渝北区木耳镇良桥村拥有一万多亩松林,王远良是良桥村的护林员,他在守好松林的同时,还在树林里搞起了“林下经济”,一边打理林地,一边养起“土鸡鸭”带领村民致富。如今,王远良已成为全镇建卡贫困户靠自己双手脱贫致富的榜样。
阅读原文>>【这一抹绿】保了生态 富了口袋 他是护林员也是“致富能手”
从“贫困户”到护林员蓝先华
江西护林员蓝先华,从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选拔当上护林员,如愿脱贫。6年间,他每天在最高峰海拔1488米的山林巡山7个多小时,一天步行30余里路。他管护的4300亩山林从没发生过偷盗和破坏珍稀野生动植物案件,被誉为“最美生态护林员”。
阅读原文>>【这一抹绿】从贫困户“变身”护林员 他守得青山换金山
“海上森林”守护者谢青山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保护区中连片面积最大、保育最好、树种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海口之肾”。在这背后,离不开各保护站护林员的辛勤努力和付出,谢青山就是其中一员。6年多来,谢青山以站为家、与林为伴,默默守护着这片“海上森林”。
阅读原文>>【这一抹绿】谢青山:红树林就像我的家 守护它是我的职责
统筹:陶玉德 郭东隅
采写:蔡文娟 白刁尹 朱娜 罗成 李昊轩 刘昱 王锡斐 张惟一 邓玉玲 夏燕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消费商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3-2019. 中国消费商网 www.xiaofeish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xiaofeishang.org 执行主编: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