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北京2月22日消息(记者王晶)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上,有媒体提问:近年来中央政府带头过“紧日子”,把省出来的钱用于改善民生。那么,今年中央财政过“紧日子”有何考虑?
对此,财政部部长刘昆表示,政府的日子现在是越过越紧了。以中央为例,中央本级支出连续两年负增长,中央部门财政拨款“三公”经费连年压减,从2019年的81.07亿元减少到2021年的51.87亿元,累计下降了36%。
今年,政府的“紧日子”已然开始。在这个过程中,各部门通过哪些方式开源节流呢?又是否会影响到民生呢?
国新办就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举行发布会(图片来源:国新网)
刘昆谈政府过“紧日子”:并不是基于财政收支压力的考虑
“需要说明的是,政府过'紧日子'不是一个短期的应对措施,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刘昆表示,政府过“紧日子”,就是要党政机关特别是中央机关带头厉行节约,把钱省下来用于支持民生和市场主体,这并不是基于财政收支压力的考虑。
刘昆强调,要把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内化为一种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拧紧政府过“紧日子”的弦,节用裕民。“要科学安排压支出”,刘昆称,今年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拉紧钱袋子,把能省的钱省下来,保障机关运行等刚性急需支出。
与此同时,还要严控会议、差旅、培训、论坛等支出,严禁新建扩建政府楼堂馆所,不该开的会一个不开,不该上的项目一个不上,不该花的钱一分不花,把花的钱花到点子上。
在提质增效挖潜力方面,刘昆称,要强化追踪问效,通过绩效评估,倒逼各单位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让有限的钱花出最好的效果。
聚焦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制造业中型企业按照50%缓税
中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扩大就业、促进技术创新、改善民生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财政部将降低中小企业税费负担,继续实施减税降费,对制造业小微企业的国内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全部缓税,制造业中型企业按照50%缓税。延长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等。
据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财政部坚持把减税降费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要“先手棋”,今年将在去年新增减税降费1.1万亿元的基础上,继续助企业纾困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将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据介绍,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30亿元,支持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规模,降低担保费率,全年为市场融资主体减轻担保费用超100亿元。继续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2021年,中央财政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和奖补资金63.36亿元,同比增长65.9%。支持打造普惠金融示范区,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下一步,财政部表示,将精准聚焦中小微企业纾困发展,进一步加大税费优惠力度,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方式,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让中小企业焕发更大的生机。
科研项目经费用于“人”的费用超50% 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记者注意到,财政部在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支持基础研究等方面也出台了很多措施。
余蔚平介绍,2021年,在中央本级支出继续安排负增长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支出结构,中央本级科学技术支出达到3205.54亿元。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财政部将推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采取“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破解“卡脖子”问题,支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另外,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支持科研院所改革发展,推动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培养、引进、使用科技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在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方面,财政部方面表示,将大幅精简预算科目,从原来的9个以上精简为3个。“现在科目只有3个,就是设备费、业务费和劳务费。”余蔚平透露,将提高间接费用比例,科研项目经费中用于“人”的费用可达50%以上。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为科研人员潜心钻研、多出高质量科研成果营造良好氛围。
下一步,财政部将不断加大财税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优化科技支出结构,推进科技政策扎实落地。
相关新闻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消费商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2013-2019. 中国消费商网 www.xiaofeish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xiaofeishang.org 执行主编: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