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科技冬奥多项气象科技实现突破 冬奥气象服务筹备全面就绪
2022-01-30 10:07:28  来源:中国消费商网  作者:  分享:

本网北京1月29日消息(记者黄玉玲)29日,中国气象局举办新闻发布会,针对冬奥气象服务筹备情况进行了介绍,多项气象科技实现了技术突破,气象部门筹备工作已全面就绪。

延庆海陀山区气象观测系统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记者获悉,早在2013年,北京提出申办冬奥会(冬残奥会)计划开始,气象部门就围绕北京、张家口等地气候背景展开研究,为申办工作提供服务。2014年10月至11月,根据申办工作的数据需求,在延庆、崇礼等地陆续建成多个气象站,为成功申办打下基础。到2020年年初,气象部门对“相约北京”测试赛的成功保障,标志着冬奥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已满足业务运行标准。

冬奥首席气象官、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在发布会上表示,气象部门全力以赴投入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工作。筹备工作已全面就绪。曲晓波介绍,气象部门着力于冬奥气象观测布局,提升冬奥赛区气象综合监测能力。以冬奥赛场为核心,首次在我国中纬度山区组织实施了复杂地形下的冬季多维度气象综合观测试验,在北京城区、延庆和崇礼及周边共建设各种现代立体探测设施441套,实现了超精密复杂山地+超大城市一体、三维、秒级、多要素的冬奥气象综合监测。其中延庆海陀山区的气象观测系统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除此之外还组建山地气象预报核心团队,组建核心预报团队和开展科技攻关。在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及冬奥组委运行指挥部调度中心组成服务运动员、教练员及赛事组织方,满足“参赛”需求的预报团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连续5年冬季在赛区开展实地预报训练,其他季节安排了国外山地气象培训、国内英语培训及众多场次预报技术研究等,派人现场观摩2018年平昌冬奥会,团队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冬奥赛事天气预报实现的“百米级、分钟级”

数年攻关,冬奥气象科技实现多个“首次”:构建了科技冬奥气象“百米级”“分钟级”天气预报技术体系,实现了冬奥山地赛场的0~10天“百米级”网格气象预报以及冬奥关键点位的0~10天定时、定点、定量气象预报;复杂山地精细化网格数值预报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广泛应用……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核心技术完全自主可控。当前,“科技冬奥”项目已纳入世界气象组织高影响天气预报示范项目,将为国际高影响天气预报技术研发和应用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对于冬奥赛事天气预报实现的“百米级、分钟级”具体又指什么呢?曲晓波做了解释。

“百米级是空间距离,正常来讲我们可以把大气乃至于区域划分成若干网格。我们现在讲的一百米相当于一百米的网格,根据现在的系统,大家今后无论处于哪一个地理位置,都能在与周边不远于一百米的范围找到合适的预报点。”曲晓波谈到,“百米级是一个比较大的突破,以前在正常的业务中,在北京乃至于京津冀地区是一公里的分辨率,在城区是500米的分辨率。此次我们通过技术人员的攻关,努力把空间分辨率提高到了一百米。分钟级相当于每10分钟可以更新一次最近的预报。大家平常获得的预报有半天、一天或一小时的预报。现在根据服务需求,我们每10分钟可以提供一次新的预报。”

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奥会更加依赖气象条件,主要体现在户外赛场环境往往更复杂,影响赛事的气象要素预报难度更大,赛事开展对预报时间精细度要求高。对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气象保障上,气象科技方面有哪些创新?

“从开始筹办阶段,我们就对山地气候、山地气象条件投入很大精力进行研究。包括探测系统的设置,海坨山的探测系统在冬奥之前是空白区域,我们建立了梯度观测站,使海拔高的地区气象特点得到及时了解。对山地气象面临的科技问题,我们在科技部项目的指导下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对于局地气候产生的降雨也产生了研究成果。”曲晓波说,接下来,会把这些成果进行应用,组织了“智慧冬奥2022天气预报示范计划”,与气象有关的各个部门制定计划并形成了预报平台,为今后的预报服务提供支持。

赛后将继续为公众冰雪运动提供气象服务

天气是冬季户外安全观赛的重要影响因素。记者获悉,近日“冬奥公众观赛气象服务”块在“张家口气象”微信公众号上线。该块依托“冬奥公众智慧观赛气象指数”服务产品,能够让观赛人群及时了解不同场馆、不同时段的气象指数,为健康、安全观赛提供参考依据。

“冬奥公众观赛气象服务”块为观赛人群提供了赛区各场馆比赛赛程、户外重要天气概况和健康防护建议、出行影响提示等,内容涵盖了1~7天观赛气象指数以及人体感受、健康提示、周边出行、穿衣指数、感冒指数、冻伤指数、防晒指数、护目镜指数等气象指标。

冬奥会结束之后,这些来之不易的冬奥气象科技成果将从5个方面继续发挥作用:一是冬奥气象“之眼”——建成山地气象三维观测系统;二是冬奥气象“之师”——培养山地气象预报技术团队;三是冬奥气象“之台”——建立山地气象服务支撑工作平台;四是冬奥气象“之技”——研究山地气象发生发展机理;五是冬奥气象“之果”——拓展山地气象服务成果应用,为冰雪经济发展,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

北京冬奥会开幕在即,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面就绪,气象部门将全力以赴投入冬奥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力争以精密的监测、精准的预报、精细的服务,为“简约而不简单”的冬奥盛会赋能气象内涵;为“安全无盲区”的冬奥盛会担负起气象责任;为“精彩不打折”的冬奥盛会作出气象贡献。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消费商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3-2019. 中国消费商网 www.xiaofeish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xiaofeishang.org 执行主编:刘可

陕ICP备20005761号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