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  
建立可持续性管理体系、严格实施低碳管理……北京冬奥会落实“绿色办奥”理念
2022-01-13 20:06:26  来源:中国消费商网  作者:  分享:

本网北京1月13日消息(记者黄玉玲)13日,国新办举行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绿色冬奥和可持续发展发布会,就“绿色办奥”理念在整个筹办过程中贯彻情况、“绿色冬奥”究竟如何等问题作了介绍。

国新办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绿色冬奥和可持续发展发布会现场(本网发 图片来源国新办网站)

实现“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为确保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北京冬奥组委把绿色办奥理念落实到筹办工作全过程,并将筹办工作与城市和区域的发展紧密结合,促进了地区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在发布会上介绍,为此冬奥组委建立可持续性管理体系,这也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第一次把“大型活动可持续性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社会责任指南”三个国际标准进行整合。在打造生态赛区方面,李森提到,针对雪上项目主要分布在山区的情况,采取措施从设计源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规划设计前进行了植物本底调查,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从避让、减缓、重建、补偿等方面确定了保护措施。通过就地、近地、迁地措施保护赛区植物,通过设置动物通道、布设人工鸟巢、规范施工行为等多种措施降低对赛区动物的影响,并同步开展生态修复。多种途径收集、储存和回收利用雨水和融雪水,高效利用水资源。通过种种措施,守护了赛区的青山绿水,实现了“山林场馆、生态冬奥”的目标。

此外,记者获悉,为严格实施低碳管理,此次冬奥会所有场馆都达到了绿色建筑标准,4个冰上场馆使用了新型二氧化碳制冷剂,建成超过5万平米的超低能耗示范工程,全面使用低碳能源,赛时全部场馆常规能源100%使用绿电。构建低碳交通体系,节能与清洁能源车辆在赛时车辆中占比超过了8成。“在此基础上,积极拓展碳补偿渠道,北京和张家口两地政府将林业碳汇捐赠北京冬奥会,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也为北京冬奥会赞助了碳中和产品,通过这些措施,北京冬奥会将全面实现碳中和。”李森说。

所有场馆开启“绿电模式”

在冬奥会筹办过程中,始终坚持绿色办奥理念,通过发挥主办城市资源优势,北京冬奥会的电力供应基本上是依托现有的城市市政电网,按照国家关于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规则,通过绿电交易。

那什么是绿电?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部长刘玉民解释道,绿电也就是绿色电力,指通过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等这样的手段,由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的电能。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所有的场馆都将采用绿电来供应。

但对于场馆来说,需要庞大的供电量,如何实现所有场馆都采用绿电?刘玉民表示,北京冬奥会实现绿电供应得益于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赛区当中,张家口赛区和延庆赛区都有丰富的清洁能源储备,在延庆官厅水库周边,包括张家口,都有很多“大风车”,这些都是风力发电的设施,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建设完成。2008年官厅水库风力发电场首次实现了北京市风力发电“零”的突破。张家口可开发风能资源储备量达到4000万千瓦以上,太阳能可开发量达到3000万千瓦。另外,还有生物质资源年产量200万吨以上,可再生能源的储备非常充足,能够保证冬奥场馆绿电的供应。

与此同时,刘玉民强调,京津冀地区的500千伏柔性直流电网采用了很多世界领先的新技术,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直流电网。通过这个电网,可以把张北的绿色电力以极小的损耗,输送到三个赛区的所有场馆。

记者了解到,绿电在运行过程中,也实现了多能互补协同运行,直流电网上富余的电能将被输送到国家电网建设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这也是国网原有的电力设施。在电力需求大的时候,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将把储存的电力送上电网,相当于给整个电网备份了一个大的“充电宝”,通过能源互补协同工作,保障冬奥场馆的电力安全运行。

刘玉民提到,根据测算,从2019年6月第一笔绿电交易开始,到2022年冬残奥会结束,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的场馆绿电预计使用4亿千瓦时,可以减少燃烧12.8万吨的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

赛后利用提出的“中国方案”

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场馆的赛后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北京冬奥会将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提供哪些“中国方案”?

记者了解,北京冬奥会使用了6个2008年的奥运场馆,充分借鉴了赛后利用的经验,而对于所有的新建场馆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如何向公众开放的问题。李森提到,北京赛区新建的一个标志性场馆,就是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冰丝带”的冰面是1.2万平方米的全冰面设计,当时考虑全冰面,就是为了考虑到如何向社会开放,因为大道速滑主要是用外圈400米跑道,场芯部分将有两块标准冰场,赛后可以同时容纳2000人上冰。再比如,一个比较小众的项目,延庆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是世界上第17条赛道,这个项目运动起来危险性比较高,因此在规划设计时,在下方的1/3处,比较缓的地方开了一个大众的出口,给大众留了一个出发区,这也是为在赛后向大众开放提供条件。

除了赛后将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场馆也将四季运营,一年四季都可以造冰,公众可使用,还可举办大型赛事、文化休闲活动。对于雪上的场馆,由于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只能在冬季开展项目体验和比赛。李森表示,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冬奥组委在山区山地场馆的规划建设中,从赛区整体出发,充分考虑了春、夏、秋三季运营的问题,利用赛区的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优势,建立户外运动项目,比如健身跑、越野跑、山地自行车、登山攀岩等,并加快发展区域特色旅游休闲、山地度假、户外运动等产业,实现场馆四季运营。赛后还将继续申办举办高水平的国际赛事和国内的一些赛事,来带动场馆运营,也为冰雪运动的发展出力。

“场馆的赛后利用,我们认为不是一个孤立考虑某一个场馆运营的问题,而是要融入地区的发展,从整体上去谋划、推进。”李森在发布会上说,“比如延庆赛区依托冬奥赛区、冬奥场馆,包括世园会、长城,这是延庆赛区的三张金名片,等于是三张金名片联动发展,以全域旅游为主导,大力发展特色体育、文化旅游产业。”

与此同时冬奥组委也积极推动三个赛区的场馆、冰雪运动资源进行联动发展,与京张沿线的大众冰雪设施、体育设施、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充分整合,借助京张高铁、京礼高速这些快速交通联络线,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带动周边区域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冬奥场馆的反复利用、综合利用以及持久利用。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版权作品,未经中国消费商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3-2019. 中国消费商网 www.xiaofeishang.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xiaofeishang.org 执行主编:刘可

陕ICP备20005761号

未经过本站允许,请勿将本站内容传播或复制